网传每人每天10元标准目前无从谈起,且具体征收标准要经过物价部门批准后出台。
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逐步建立完善淘汰消费臭氧层物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淘汰活动,通过鼓励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应用,已淘汰10万多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为全球保护臭氧层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9月16日是第18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今年国际保护臭氧层纪念活动确定的主题为为子孙后代保护大气层。为实现履约目标,中国仅消费行业在2015年之前就需要淘汰含氢氯氟烃4.5万吨,到2030年需要淘汰约30万吨,保护臭氧层履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议定书要求,下一阶段,中国需在2013年将含氢氯氟烃生产和消费分别冻结到2009-2010年的平均水平,到2030年除保留少量维修用途外将实现全面淘汰。9月16日在北京举办2012年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活动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秘书处授予中国政府一项特别荣誉,以表彰中国为子孙后代福祉而保护臭氧层的贡献。履约之路任重道远,青少年将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实践者。
由环境保护部举办的2012年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活动总结了中国在保护臭氧层领域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分析了当前履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6日的纪念活动上,环境保护部启动了中国青少年补天行动,并为参加2012年中国青少年保护臭氧层视频短片大赛的获奖选手及其指导老师颁发证书。现代农民正越来越多的接受农化品安全使用培训,以更有效的保证食品生产安全。
另外,有4%的受访者选择了疾病预防这一项他表示,中国自2006年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进入了一个依法推动发展的新阶段,而中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基础能源的战略,会使中国在改变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长期就职于中国科技部的石定寰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新型产业的一个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的一个产业,这一产业不仅拉动了中国多方面的就业,同时也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对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在山东济南参加万间阳光屋顶计划活动的国务院参事石定寰14日表示,中国的光伏产业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位国务院参事称,中国现在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30亿吨,2015年会达到40亿吨,2020年将达到50,亿吨,但在现今的能源中,70%都是来自煤炭,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来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力度。现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委员会主任的石定寰在谈到中国光伏产业时,称自己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的历程。
他认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进展和中国的光伏产业关系极为密切,如果没有中国的光伏及太阳能产品,欧洲那些国家是很难完成他的节能减排任务的,所以说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做出了贡献。石定寰说,中国可再生能源在短短时间就从过去仅仅几十几百个兆生产能力,发展成为占据全球70%以上的生产能力和60%以上产品的新兴产业,在德国这样一个目前太阳能光伏安装量最大的国家,大体上一半以上的产品来自中国长期就职于中国科技部的石定寰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新型产业的一个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的一个产业,这一产业不仅拉动了中国多方面的就业,同时也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对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位国务院参事称,中国现在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30亿吨,2015年会达到40亿吨,2020年将达到50,亿吨,但在现今的能源中,70%都是来自煤炭,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来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力度。
他认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进展和中国的光伏产业关系极为密切,如果没有中国的光伏及太阳能产品,欧洲那些国家是很难完成他的节能减排任务的,所以说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做出了贡献。现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委员会主任的石定寰在谈到中国光伏产业时,称自己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的历程。正在山东济南参加万间阳光屋顶计划活动的国务院参事石定寰14日表示,中国的光伏产业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表示,中国自2006年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进入了一个依法推动发展的新阶段,而中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基础能源的战略,会使中国在改变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石定寰说,中国可再生能源在短短时间就从过去仅仅几十几百个兆生产能力,发展成为占据全球70%以上的生产能力和60%以上产品的新兴产业,在德国这样一个目前太阳能光伏安装量最大的国家,大体上一半以上的产品来自中国报告比较复杂,周期比较长,最少2个月,一般3个月,一般项目在做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先立项再环评),同步做环评报告。
然而,围绕着这个项目,种种有关环保的质疑却继续在坊间发酵。那土地是不是可以平整起来了?工作人员说,最好不要做,不然就涉嫌未批先建,是违反规定的。
记者又联系了慈溪环保局。李明强调说,这个稀土深加工项目,从前期提供的资料看,污染属于基本可控,但对于最终的情况,还要结合环评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工作人员说就签了合同,没其他手续昨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慈溪宗汉街道的新兴工业集聚区。工程所在地的新兴工业集聚区则通过网上论坛表示,项目基本无污染。记者追问:项目已经开工,其他手续呢?办得怎么样了?工作人员说:就签了合同,没其他的手续。随后,记者以业主朋友的身份,电话联系了宁波市环科院。
[page]慈溪环保局:环评报告还没出来环保审批究竟有没有通过?记者赶往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求证。一名工人说,这几天都在赶工期,早上六点半就开工了,晚上六点才下班。
昨天,有匿名读者向本报记者报料:这个项目根本没有通过环评,但项目已非法开工。记者问:你们的手续办好了吗?工作人员说:什么手续?我们就和包钢签了合同,帮忙代理下业务和销售。
因为没有提前预约,保安让记者在楼下等,说要往上汇报。这家公司也是整个稀土项目的第二大股东,占比44%。
记者问,进入审批环节,是不是能开工了?李明说,必须要拿到环保部门的批文后,才能开工建设。他告诉记者,这个环评报告7月份就开始做了,预计10月初就能完成,之后要听环保局的安排。环评报告10月初才能完成第三方机构称还不能平整土地环评报告,一般是由业主委托中介机构做的,项目走环保行政审批之前,要有一个技术评估,需要环评报告。场边,有两名工人正在停放两台挖掘机。
此事究竟是真是假?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记者指了指附近正在吃饭的工人。
不过,这一说法没能解除市民的疑虑(详见本报《宁波城事》9月7日3版报道)。奠基这一块,不追究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是一块已平整完的场地,面积据说有80亩,横幅上写着宁波包钢展昊新材料有限公司。包钢稀土工程的办事处就在管委会的对面,挂的门牌是宁波展杰磁性材料公司。
李明还透露,目前稀土项目正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就是环评报告,但还没出来。记者问:稀土项目每次立项都需要环保部门的审批,市民也在网上多次质疑稀土项目的环保问题,你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回应?李明说,新兴产业园区管委会已经回应过了,而稀土项目的审批权在宁波市环保局。记者了解到,稀土项目的环评报告,目前正由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宁波市环科院)在做。20分钟左右,该局审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带着记者见到了分管领导,副局长李明。
记者问:这个项目,是不是一定能通过?工作人员回答:不能保证,一般这样的都在做,没问题。在保安室,记者提出了采访要求。
他说,这是晚上的打桩工人,目前打桩机已经在了,等打桩弄好,就建厂房了。环评未定,项目先行,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昨天傍晚,记者辗转找到了工地。记者随后拨打了该公司的电话。